全球服務熱線:400-086-8008
首頁 > 疾病導醫(yī) > 癌癥腫瘤類 > 胃癌 > 胃息肉會變成胃癌嗎?哪些需要切除?有沒有辦法預防?
胃息肉會變成胃癌嗎?哪些需要切除?有沒有辦法預防?
【本文為疾病百科知識,僅供閱讀】 2020-07-06 作者:厚樸方舟
一、什么是胃息肉
胃息肉醫(yī)學標準術語是: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變,是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良性隆起性病變,表面常較光滑。
通俗的說,就好比皮膚上長出的漂亮的瘊子,可以是一個獨行俠占山為王,也可以是梁山108將,甚至是群魔亂舞。
它們有的天良未泯,有的喪盡天良。
它個頭大小不一,小的如小米粒,中的像綠豆,大的如花生米,甚至像核桃。
如果長了數不清的大小不等的息肉,那就是胃息肉病,這大多是出身不好,與基因有關。
二、胃息肉的分類和分型
大體上可以分為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兩大類。詳見下圖:
山田分型將胃內隆起性病變按其形態(tài)的不同,不論性質,分為四型:
I 型:呈丘狀,隆起的起始部較平滑而無明確的界限;
II 型:呈半球狀,隆起的起始部有明確的界限;
III 型:蒂隆起的起始部略小,形成亞蒂;
IV 型:有蒂,隆起的起始部有明顯的蒂部。
1、腺瘤性息肉
約占胃息肉的10%~25%,癌變率高,可達30%~58.3%,尤其瘤體較大(>2cm的廣基息肉)、絨毛狀腺瘤、伴異型增生者惡變率更高。
? 息肉越大,癌變率越高;
? 息肉數目越多,癌變率越高;
? 息肉的病理類型中腺瘤絨毛成分越多,癌變率越高;
? 帶蒂的腺瘤樣息肉癌變率較低,而廣基腺瘤樣息肉癌變率較高;
這個家伙是潛在的殺手,只要有足夠的時間,加上不注意生活細節(jié),終有一日會發(fā)展為腺癌。
所以,對這些息肉決不能姑息養(yǎng)奸,一經發(fā)現,格殺勿論,并要定期復查,只要他一露頭,就切,猶如剿匪,務必斬草除根。
2、增生性息肉
大部分胃息肉屬于這一種,一般不會癌變,但是可能會帶來消化道癥狀;增生性息肉有大約0.4%~1.76%的癌變幾率,是否HP感染一定程度上影響息肉惡變。1%-20%存在灶性異型增生,且當直徑>1cm和有蒂時候風險會增加。這在醫(yī)學上屬于小概率事件,不必擔心。根除幽門螺桿菌后,大約40%的會完全消退。
但是,還是要提醒你,盡管它一般不會癌變,如果比較大(>2cm),還是要切除為好。
3、胃底腺息肉
胃底腺息肉又叫Elster囊腫,分散發(fā)性和家族性兩種。
前者可能和長期用”質子泵抑制劑“(拉唑類藥物)有關,是沒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標志之一,異型增生灶發(fā)生率<1%,所以一般認為基本不會癌變。(但近年來的報道顯示,有個別癌變病例。)
后者大約25-41%會發(fā)生不典型增生,兩者在內鏡下難以區(qū)別。
如果證實與長期服用PPI相關,可考慮暫?;驕p量PPI,或者以替丁類替代。
4、特殊的胃息肉(比較少見)
①錯構瘤性息肉,:多發(fā)于胃竇,常為單發(fā),無惡變傾向。
②異位性息肉:多為良性。
③家族性息肉病:胃部的多發(fā)于胃竇,約5%為腺瘤性;約50-90%的患者存在于十二指腸腺瘤和壺腹部腺瘤,多為惡性。
三、長了胃息肉,未必有癥狀
其實很多人長了息肉根本不知道,因為大多沒有任何癥狀,只是在偶然胃鏡檢查時發(fā)現。
有的可出現上腹部輕微疼痛或不適、惡心、厭食、消化不良、體重下降及慢性腹瀉等癥狀。
如果息肉表面糜爛、潰瘍,可以發(fā)生間歇性或持續(xù)性出血。
較大的息肉可以阻塞于幽門或息肉樣胃竇黏膜滑入十二指腸,則可以出現幽門梗阻癥狀。
四、只有部分腺瘤性息肉才會癌變
很多朋友發(fā)現息肉后,大都比較緊張。其實,胃息肉的絕大部分是良性的,可以和你相伴終生。
只有做腺瘤性息肉,才會癌變,而且也不是100%,大可不必緊張。
胃息肉發(fā)生癌變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,如息肉的大小、類型、形態(tài)、數目、部位、上皮間變程度、年齡以及地區(qū)和種族等:
1、息肉的大小:
呈正相關,即息肉越大,癌變率越高。
直徑小于1.0 cm的有蒂息肉癌變率小于1%;
直徑在1~2 cm者癌變率通常為10%;
直徑大于2 cm的癌變率通常為50%。
2、息肉的組織學類型:
腺瘤性息肉癌變率高,其中管狀腺瘤的癌變率為1%~5%,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較高約為10%~60%,而混合性息肉癌變率則介于兩者之間。
也有人將息肉發(fā)生重度不典型增生稱之為原位癌 ,這時異常細胞僅局限于上皮的表面而未侵犯到腺體的基底膜。
3、息肉的形態(tài):
有蒂息肉癌變率較低而無蒂息肉癌變率高。息肉表面光整者癌變率小于5%,呈乳頭狀者約近35%,呈菜花狀或分葉狀者約為50%。無蒂息肉如表面不光整且呈中凹花壇狀易癌變。
4、息肉的部位:
胃息肉的多發(fā)部位是胃竇約占65%,其次為胃體部約占20%。此外,一般認為多發(fā)性息肉的癌變率高于單發(fā)者;年齡越大息肉發(fā)生機會越多癌變率越高;腺瘤存在的時間越長,癌變的危險性越大。
5、多發(fā)性息肉的惡變率比單個息肉高。
6、增生性息肉極少惡變:
也叫炎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,屬于胃腺體增生延長,排列比較紊亂,腺體之間有較大的空隙,有的中間夾有未成熟的細胞,絕大多數無不典型增生,癌變率只有0.4%左右。
所以,胃息肉一經發(fā)現,必須取活檢,以證實息肉是腺瘤性息肉還是增生性息肉,如果是腺瘤性息肉,原則上需要切除治療,以絕后患;如果是增生性息肉,依據病因,采取相應措施。
五、為什么會長胃息肉
盡管息肉發(fā)生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,但一般認為與以下這些因素有關:
遺傳:基因變異與胃息肉的形成息息相關,具體機制未明;
幽門螺桿菌感染:幽門螺桿菌能釋放多種炎癥介質及細胞因子,對胃黏膜造成損傷,刺激胃上皮細胞增生,導致胃息肉產生;根除后,息肉會縮小或消失;
膽汁反流:十二指腸液含有膽酸、胰酶,反流入胃內,可損害胃黏膜,并引起胃黏膜的炎癥性增生,導致胃息肉產生;同時,大量反流液使胃內pH值升高,使得胃泌素增生,導致增生性息肉產生;
抑酸藥:長期服用抑酸藥可導致高胃泌素血癥,可促進胃腺體囊狀擴張,形成胃息肉;胃底腺息肉多與服用該藥密切相關,部分該類患者停用抑酸藥后胃底腺息肉可消失;
吸煙:可能與吸煙會增加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等因素相關;另一方面,煙草煙霧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可結合DNA形成加合物,干擾細胞復制,影響DNA修復,使胃黏膜發(fā)生不可逆轉的基因改變,促進息肉的形成;
飲酒:可損傷胃黏膜,慢性胃發(fā)生率明顯增加,細菌繁殖增加,促進亞硝胺類致癌物質合成,從而增加胃息肉發(fā)生的風險;
某些食物:有人認為較多肉類(紅肉)、腌制食物、油炸食物,較少進食蔬菜類,高脂血癥、肥胖等會增加罹患胃息肉的風險。
年齡性別:老年人比青年人、男性比女性更易罹患胃息肉。
六、哪些息肉需要治療
▲鏡下切除息肉過程
胃息肉一般多為良性,無癥狀者勿需治療。增生息肉為非腫瘤性息肉,因為不會發(fā)生惡性病變,經內科對癥處理,效果較好。
依據《中國消化內鏡活檢與病理學檢查規(guī)范專家共識》處理原則為:
1、散發(fā)息肉:應當活檢或切除。
2、腺瘤性息肉和直徑≥1cm的息肉:應當切除。
3、多發(fā)息肉:切除較大的,并對其他息肉進行活檢(至少是有代表性的活檢),進一步治療方案建立在組織學結果上。
4、活檢:在胃角、胃竇距幽門 2-3cm 的大彎側和小彎側,胃體距賁門 8cm 的大彎側和小彎側(胃體中部大小彎),共取5塊活檢。
5、周圍粘膜的評估:一旦對息肉活檢或切除,應當同時對胃體和胃竇黏膜取活檢,并行HP檢測。
6、對于年輕、有大量胃底腺息肉的患者應考慮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可能性。
7、對于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,推薦在非息肉部位活檢,若伴有 Hp 感染,則應予以根治。
個人建議是:
1、小息肉(直徑小于0.5 cm的),可以在做胃鏡檢查順便夾除,也可以擇機切除。
2、病理證實的腺瘤性息肉,且直徑>2cm,廣基的,伴有不典型增生的,必須格殺勿論,并遵醫(yī)囑定期復查。
3、多發(fā)性息肉,你可以選擇分期分次切除。
4、家族性息肉,要結合腸鏡及其他檢查,選擇合適的時間及時手術。
4、對于病理證實伴高級別上皮內瘤變、疑癌、或已經癌變的,建議視具體情況,內鏡下行EMR或ESD術,或者外科手術治療。
七、切除其實很簡單
1、內鏡治療
經內鏡切除是胃息肉治療的主要方法。內鏡治療息肉方法簡便,損傷小,費用低,多數為1次性治療,少數需分次切除。
2、內鏡治療方法
①高頻電凝切除法:是目前應用廣泛的方法,其原理是利用高頻電流產生的熱效應使組織凝固、壞死而達到切除息肉的目的。
②微波灼除法:適用于直徑小于50 px的無蒂息肉,對較小息肉可1次性灼除,較大者則需多次治療。
③激光法:多用于寬蒂或無蒂息肉的治療。
④尼龍絲及橡皮圈結扎法:通過結扎息肉根部,使其缺血壞死,達到治療目的。
⑤氬離子凝固術:主要適用于廣基無蒂,直徑小于37.5 px者。
⑥對于較大的息肉也可采取內鏡下EMR或ESD切除。
▲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
▲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
3、手術治療
手術適應證為:
主要用于內鏡下無法保證切除徹底,或者已經發(fā)生浸潤性惡變者。
①大于50 px的無蒂或廣基型息肉。
②息肉進行性增大者。
③病檢為腺瘤性息肉伴異型增生、疑癌、已經癌變者。
八、怎么預防?
息肉的發(fā)生既有先天因素,也有后天因素,我們做到的就是盡量減少其發(fā)生率。具體預防措施有以下幾點:
1.戒煙戒酒,飲食規(guī)律,盡量避免辛辣刺激、高脂飲食,避免暴飲暴食,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等;
2.治療膽汁反流、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,消除胃部長期刺激因素;
3.避免濫用胃藥,特別是奧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。
來源:胃腸病
厚樸方舟2012年進入海外醫(yī)療領域,總部位于北京,建立了由全球權威醫(yī)學專家組成的美日名醫(yī)集團,初個擁有日本政府官方頒發(fā)的海外醫(yī)療資格的企業(yè)。如果您有海外就醫(yī)的需要,請撥打免費熱線400-086-8008進行咨詢!
本文由厚樸方舟編譯,版權歸厚樸方舟所有,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注明"轉自厚樸方舟官網(qekelqr.cn)"字樣,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、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,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。
上一篇:全國治療胃癌的醫(yī)院,2020年治療胃癌較好的醫(yī)院 下一篇:開腹、微創(chuàng)、全胃、腹腔鏡,胃癌手術應該選哪種?
推薦閱讀
國際HER2陽性胃癌治療新方案-國外抗胃癌新藥介紹 2023-10-12
胃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,多數患者確診時已處于不可切除的中晚期階段,系統(tǒng)性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案。隨著分子生物學和新型藥物的不斷發(fā)展,生物標記物指導下的胃癌精準治療策略日漸成熟。其中,HER2作為晚期胃癌的常見靶點,已經成為胃癌治療的重要方向。日本胃癌的平均5年生存率為72.4%(中國胃癌平均5年生存率為35.1%),生存率的差距除手術技術、治療理念外,也與新藥的獲批速度有很大的關系,患者能有更多更適合的方案選擇。那么對于HER2陽性的胃癌患者國際有哪些新藥新方案?
胃癌一線免疫治療藥物獲批,顯著降低患者死亡風險 2021-04-25
在中國,胃癌的發(fā)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均居前三,分別占全球的44%和48%。且多數胃癌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是中晚期,失去了手術機會,因此對于大多數胃癌患者來說,化療是一線治療的首要選擇。但是化療的效果有限,晚期或轉移性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5%[3]。4月16日,美國FDA宣布,批準PD-1抑制劑Opdivo(nivolumab)與化療聯(lián)用,作為治療晚期或轉移性胃癌、胃食管結合部(GEJ)癌和食管腺癌的一線治療,這是FDA批準的頭款一線治療胃癌的免疫治療方法。
胃癌美國日本看病流程費用介紹-胃癌出國看病優(yōu)勢 2023-09-15
美國日本治療胃癌五年生存率高,日本治療胃癌的平均5年生存率為72.4%;美國胃癌的平均5年生存率為33%;中國胃癌的平均5年生存率為35.1%??梢娙毡局委熚赴└邇?yōu)勢(消化道腫瘤是日本優(yōu)勢)。為了尋求更好的預后,很多患者決定出國看病。本文將對胃癌美國日本看病流程、費用及優(yōu)勢進行介紹。
全球咨詢服務熱線
400-086-8008
English | 微信端
互聯(lián)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編號:(京)·非經營性·2015·0179
厚樸方舟健康管理(北京)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qekelqr.cn
京ICP備15061794號
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27115號